海东市检察机关围绕辖区婚姻登记等重点民生领域,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以“三个善于”为抓手,部署行政检察助力解决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婚姻登记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自开展以来,共受理申请涉“冒名顶替”婚姻登记错误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3件,发出检察建议20份。
一、以调查核实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
海东市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通过调取当事人的婚姻登记档案、询问相关证人、核实身份信息等调查核实手段,由表及里,抽丝剥茧查清案件事实,确定案件关键点,为案件的成功办理奠定了基础。对于一些情况复杂的案件,深入当事人所在的社区、村庄进行实地走访取证,与当事人及其亲属、邻居、村干部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案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和相关细节,为当事人解决婚姻登记错乱、涉农政策贷款不利、子女入学等民生问题,维护正常婚姻登记秩序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以跟踪问效深刻领悟法治精神
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在办理每一起婚姻登记错误案件中以跟踪问效深刻领悟具体法律条文中的法治精神,通过穿透案件,延伸监督触角,发现行政机关存在有关工作制度、管理方法等不规范,通过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在属于自己领域的“坐标轴”上改进工作方式。如互助县检察院在办理毛某与朱某婚姻登记错误案件中,发现公安机关存在户籍管理混乱,公民身份证信息与婚姻登记信息不符,造成户籍信息与婚姻登记信息不匹配等问题,建议县公安机关加强辖区内户籍管理,规范户口信息登记制度,建立健全户口、身份证监管机制,严厉打击伪造身份证及户口信息的行为。并在检察建议回复期限届满后,通过跟踪问效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对民政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实地检查,通过询问当事人,查阅整改资料,全面评估整改效果,切实维护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以公开听证有力实现公平正义
加大听证力度,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海东市检察机关把检察听证作为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以“看得见”“听得着”的法治形式,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检察机关释法说理由“书面”向“当面”转化,行政机关由“被动接受”向有“发言权”转化。如,2024年9月29日,民和县检察院对韩某彪案等4件案件召开公开听证会,援引《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民法典》《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等进行释法说理,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意见向民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依法撤销韩某彪错误婚姻登记。民政部门回复并采纳已依法撤销,同时要求婚姻登记员提高职业素养,推动婚姻登记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民政局婚姻登记和法院判决离婚未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不对称是症结所在。专项行动的开展,有力促进民政部门和法院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2024年9月,青海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建立婚姻纠纷案件信息共享机制的通知》,共同促进婚姻纠纷化解与婚姻登记管理提质增效。
下一步,海东市检察机关将继续聚焦妇女等特定群体合法权益维护,以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为着力点,致力打通司法和行政堵点,节约行政成本和司法资源,强化通力协作,主动担当作为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