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检察机关更新监督理念、强化监督职能,全面加强和改进行政检察工作,精准发力,多点突破,以一系列专项监督与创新举措,书写行政检察新篇章。
一、聚焦司法入口,开展行政驳回起诉案件专项监督
为全面提升行政检察工作质效,维护司法公正,实现有效监督,海西州检察院在全辖区开展行政驳回起诉案件专项监督。
一是审查法院驳回起诉的法律适用是否精准,是否存在因对行政诉讼立案标准把握偏差而不当驳回当事人合理诉求的情形,海西州检察院党组安排部署州院及行政诉讼集中管辖地格尔木市院、德令哈市院开展针对法院行政驳回起诉案件专项监督工作,对案件实体和程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审查。
二是关注案件背后反映出的行政行为合法性问题,透过诉讼表象深挖行政履职漏洞。通过审查两级法院近三年行政驳回起诉案件,发现在行政诉讼中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及行政机关执法行为不符合法定职权,损害当事人权益案件线索,发挥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职能定位,向法院和行政机关提出类案检察建议17件。
二、打通司法闭环,开展行政诉讼执行专项监督工作
“破解执行难题,兑现司法承诺”是行政诉讼执行专项监督的攻坚方向。建立执行案件跟踪台账,对行政裁判执行情况全程动态监控,重点盯防行政机关消极执行、拖延执行以及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等顽疾。
一是运用检察建议、调查核实权双管齐下,督促行政机关及时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如强制拆除违法建筑、退还土地等;对被执行人采取信用惩戒、移送拒执线索等手段,迫使其履行义务。
二是协调法院优化执行流程,强化执行联动,以监督促执行质效提升,让行政诉讼的胜诉成果切实落地,增强群众对司法权威的信任。海西州检察院与海西州中级法院沟通,摸排全州两级院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线索,并调卷审查。对受理的行政诉讼执行监督提出检察建议3件,均采纳并回复。
三、深耕矛盾化解,积极探索开展行政实质性化解工作
秉持“案结事了政和”的工作要求,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是行政检察核心工作任务之一,是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实行政检察的重要举措。海西州检察院搭建多元化解平台,引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专家调解等第三方力量,共同会诊疑难复杂行政争议。
一是对于工伤认定、社会保障等涉民生纠纷,主动调查核实关键事实,找准争议焦点,推动行政机关自我纠错或重新作出合理决定;对行政相对人诉求过高问题,耐心释法说理,引导理性维权。
二是通过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配套举措,解开当事人心结,成功让长达数年、历经诉讼多轮的行政争议画上句号,修复受损的官民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如鞠旭照申请行政监督案,海西州检察院经审查,通过召开案件听证会,多次向申请监督人开展释法说理工作,并考虑本案涉及鞠旭照父亲参加革命工作,因此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申请25000元司法救助金向鞠旭照支付,鞠旭昭本人来函表示息诉罢访,撤回本案的监督申请,案件得到实质性的化解。西部矿区院办理的茫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理决定一案,通过召开听证会,邀请双方当事人及法院,现场释法说理,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四、强化统筹联动,在行政诉讼中同步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立足“全州一盘棋,监督无死角”布局,建立统一指挥、上下协同、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全州检察资源共办理9件同步监督案件,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9件,均采纳并回复。审查刑事检察部门移送非法采矿案件线索1件,经审查认为符合监督条件,协调都兰院共同办理,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已采纳回复。统一调配力量,同步立案、同步审查、同步监督,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全州行政检察整体水平,以集群作战态势,加大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力度,保障区域法治环境均衡发展。
五、注重岗位练兵,提升行政检察队伍素质
为了克服行政检察人才短缺及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的现状,海西州检察院精心组织行政检察以案代训岗位练兵。选取真实复杂、涵盖多领域的典型案例作为“练兵场”,从案件受理、调查核实、法律适用到文书撰写,全流程模拟实战。积极发挥州院统筹协调和对下指导作用,强化纵向一体监督,实现层级贯通上下联动。州院赴各基层院开展督导办案7次,联合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58件。建立健全业务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强化横向一体监督,促进内部职能充分融合。2024年,全州行政检察部门受理其他部门移送案件线索4条,立案4件,制发检察建议4件。
通过以上系列举措,海西检察院找准行政检察工作短板,制定有效举措,弥补工作不足,不断突破创新,切实发挥行政检察监督在法治建设中的关键效能,不断提升行政检察监督提质增建,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