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探索实现未成年人案件专业化办理与社会化保护无缝衔接,更好地理解适用《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12月16日,西宁市人民检察院未检办开展主题沙龙活动。活动由西宁市人民检察院未检办主任傅思宇主持,特别邀请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伊敏教授、两级院未检干警参加。
主持人首先对座谈嘉宾进行了介绍,并邀请各位嘉宾分享工作的现状和经验。检察官何玉英谈到,我市的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开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涉罪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疏导方面,社会调查、家庭教育评估、法治宣传、合适成年人等服务还不完善。检察官郭英介绍,未保个案涉及家庭、法律、心理、社会服务等问题,应该通过综合调查得出个性化的帮教方案,但现在社会服务工作的处置方案和思路是模板化的,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检察官助理张宁分享了具体案件的办案感受,认为我们缺少专业的司法社工,无法提供全面充分的调查报告、服务记录、评估量表等服务文书,进而无法提出专业化的帮教建议。
伊敏教授指出,在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工作中,必须要处理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明确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对社会服务的具体需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是需要多方参与的社会行动,是多主体、多环节、涉法性、社会性的协同行动,这是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的工作要求。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也在持续推动社会力量在调查、矫正方面的探索。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孩子的未来是社会的未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未案件离不开社会化的有力支撑,要以《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的落实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我市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下一步,西宁市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综合保护,依法能动履职,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担当作为,多举措切实筑牢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