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检察院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主线,积极履行行政检察职能,在监督理念、监督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有效提升行政检察工作质效。
一、聚焦业务管理,积极履职护航民生民利。西宁市检察院把检察业务管理作为加强行政检察理念引领、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的切入点,在总结2024年行政检察办案质效、宏观分析研判整体检察业务态势的同时,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将“西宁市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作为专项活动,向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制发检察建议3份,全部回复采纳,并进行整改。共计摸排涉及土地出让金补缴小区34个,督促开发单位退还3014户业主契税税金。截至目前已完成89个小区58735户业主的不动产登记,剩余11个小区的不动产登记工作正在进行。
二、聚焦案件管理,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反向衔接。针对西宁市行政诉讼案件集中管辖,各区县院办理的行政案件类别单一、范围狭窄,检察监督案源匮乏的问题,结合反向衔接案件量大的实际,西宁市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行刑反向衔接案件规范化办理。城东区检察院积极推动“府检联动”工作,与辖区多个行政机关联合签订《关于在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统筹推进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完善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大通县检察院根据所办案件类型,与公安部门建立《开展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机制》,明确具体职责、工作流程,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工作质量。城北区检察院组织区公安分局、交警队召开行刑反向衔接工作联席会,就线索移送、回复事项、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络机制等达成共识,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城西区检察院推动外部协同联动,不定期与行政机关开展交流座谈,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信息互通、案情通报、联席会议、线索移送等机制,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三、聚焦质量管理,大数据赋能提升法律监督效能。城东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积极开展数字检察工作,坚持“应用为主,建用结合”的工作思路,结合本地办案实际,积极检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通过运用平台法律监督模型,制发检察建议2件,以数字检察有效助力解决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城中区检察院立足行政检察职能,积极探索在行政违法行为监督领域推进“数字检察”工作,坚持从“小切口”入手,以“刑行双罚”领域的危险驾驶罪为重点,聚焦道路交通安全领域醉驾型危险驾驶案件行政处罚落实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数据碰撞、数据挖掘,主动作为,打破部门、条线界限,以检察一体化思路为指引,及时移送法律监督线索至行政检察部门进行审查核实,通过检察机关内部的线索移送实现同频共振,助力社会治理。湟中区检察院与辖内三家戒毒所会签《关于建立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促使日常监督工作有据可循。开展巡回检察58次、联席会议9次、座谈会7次,查阅各项台账2000余册,提出工作建议12条、制发检察建议书7份,均按期回复并整改。特别是双方协商制定并探索适用的强戒人员“个别教育谈话”制度在全省戒毒系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