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东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工作以“质量建设年”为契机,积极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服务保障“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智库”“参谋”作用,助推海东检察工作行稳致远。
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海东市院法律政策研究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全院重点工作,坚持以社会治理为结合点,将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四位一体,有机融合、统筹推进,把服务大局贯穿到检察工作全过程,及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撰写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整改报告并整理工作台账。起草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海东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分工方案》,经市院党组审定后,得到市委肯定、并以市委办名义印发全市各单位。
全面加强检察建议统管工作。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制发各类检察建议842份,同比增长68%;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09份,同比增长49%。检察建议回复率98.3 %,采纳率为100 %。因市院明确要求宣告送达检察建议数量不得低于制发检察建议的10%,故2022年全市宣告送达167份,较2021年的4份显著提升。市院以检察建议尤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统管为抓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年底向市委相关部门上报的《关于将检察建议落实工作纳入市县两级党政考核体系的请示》《关于将检察建议落实情况纳入市县两级党政考核体系相关情况的说明》,得到市委肯定、有望在今年工作中得到实现。
深入开展检察理论研究。2022年,我市根据省院提议和工作实际,着力优化壮大检察调研队伍。从全市检察机关中广泛筛选36名写作骨干,组建刑事、民行等5个写作团队;推选10人纳入全省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库。在院领导的重视带动和督促指导下,细化月度报送指标,全市共撰写并上报各类调研文章210篇,创历史新高。经市院筛选先后报送省院及相关期刊报纸60余篇,被《青海人大》《青海法学》《青海检察》《青海法治报》等采编32篇,其中市院10篇、基层院22篇。在2022年全省检察理论年会上,我市选报的11篇文章获得一等奖至优秀奖等多个奖项,市院获评优秀组织奖并作交流发言。市院在青海法学会立项、结项2个,出版《海东检察》6期。同时狠抓案例研究与指导培育工作,全年向省院选报典型案例33个,其中最高检《案件管理工作情况》采用1篇、省院“4起涉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典型案例”采用1篇。在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法律文书评选活动中,海东荣获9个奖项。
持续抓好检委会及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工作。2022年,全市两级院检委会建设更加规范,均做到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会议记录、纪要和决定完整。强化检委会宏观指导和服务决策作用,2022年市院共召开检委会会议16次,其中议案7次、议事和学习9次。同时,市院加强对基层院的督促指导,全年开展督导检查10次。此外,通过每月召开的业务数据分析会,积极推进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委会会议工作,基层院实现全覆盖。全年市县两级院检察长共列席审委会48次,其中市院6次、基层院42次。市院结合近年工作撰写的《关于海东市两级院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在《青海检察》发表。
运用好“两个平台”汇集知识力量。以提升检察业务能力为目标,坚持做好网络普法平台学习工作。积极落实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组织全市检察机关在册人员使用“法宣在线”平台进行网络学法,以“自主式”代替“灌输式”,激励检察人员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围绕“政法综治宣传月”、“12·4”宪法宣传日等活动,多形式开法治宣传;有效运用“检答网”学习平台,强化业务能力建设,由督促学向主动学、浅层学向深入学转变,培养学习兴趣,增加知识储备。2022年全市两级院登陆检答网学习3.6万余人次,咨询问题351个,解答问题351 个,解答率100%,检答网使用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