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
全市共开展 56场法治宣讲活动
近5万名学生得到法治的温暖
……
这些数据的背后,既是海东市检察机关全力守护未成年人的写照,也是不断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走深走实的答卷。
在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春天里,海东市检察机关将未成年人检察职能与法治副校长履职融合贯通,推动工作常态化、科学化、全面化,通过创新法治宣讲活动、预防犯罪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等举措,在未成年人的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小小的法治种子,备受法治的温暖。
打造过硬队伍 共铸“护蕾”利剑
花蕾向阳而生,花地才有未来和希望。为了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海东市检察机关以强化法治副校长队伍为主要抓手,全面蓄积“护航”力量,全力共铸“护蕾”利剑。
一是握指成拳,一体化统筹队伍建设。目前,海东全市检察机关共有法治副校长、辅导员54人,均由检察长、副检察长及检察官担任。为加强法治教育,海东市人民检察院还从全市选拔8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专业素养过硬的干警组成“东检·护蕾法治巡讲团”,与法治副校长共同开展法治进校园工作,向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乐都区检察院与全区26所中心学校签订《检校共建协议》,力促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强化检校常态化联系,为平安法治校园建设提供检察力量。二是招贤纳士,一盘棋凝聚“护蕾”合力。吸纳4名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作为普法志愿者,打造“检察普法+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的普法模式。目前,乐都区、互助县、民和县、循化县检察院检察官联合心理老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宣讲5场。三是源头防范,一元化开展法治宣讲。根据省检察院、公安厅、教育厅、省妇联、团省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校、中职院校联合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和《海东市今冬明春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海东市两级检察院结合地区实际,联合多部门将普法触角延伸至社区、乡村学校,共为留守儿童有针对性举办校园安全、校园欺凌等法治宣讲活动23场次。为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带娃意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互助县院专门开设家长课堂,通过推动家庭教育,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提升家庭教育“含金量”;民和县院特邀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走进巴州镇中心学校,倾听同学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困惑”,从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还为在校老师专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讲座,引导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如何识别和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做实犯罪预防 共构安全屏障
预防犯罪是法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海东市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做深做细做实,筑牢未成年人安全屏障。
经过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海东市检察院发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均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着重要影响。为此,结合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工作目标,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性措施。一是打造精品课程。针对不同受众,分主题建立海东法治教育资源库,内容涵盖预防校园欺凌、防骗反诈、远离毒品、网络安全等12个标准课件、6部新媒体法治作品。二是促进社会治理。乐都区、互助县、循化县检察院分别联合公安、教育、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烟草等部门召开联席会安排部署校园内及周边安全检查,并启动校园周边涉及未成年人产品不良内容、校园周边100米涉烟领域未成年人保护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目前,共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安全检查63次,针对校园周边存在问题的商铺提出整改意见5条。三是强化临界预防。针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征得监护人同意后,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加强家庭、学校管束,针对涉案未成年在校生,通过举办家长课堂、亲子学习沙龙等方式,开展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家庭教育指导。今年来,共开展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16场,为16个家庭重建亲子关系。
创新普法宣传 共绘美好未来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摇篮。海东市检察机关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法治环境。
为呼吁全社会共同加大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宣传,海东市检察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全力拥抱新技术,着力探索普法宣传新模式。一是擦亮未检品牌,以法治力量护航成长。在海东市检察院打造的“东检·护蕾”未检品牌下,六县(区)检察院也分别打造了“蒲公英”、“乐检童行”、“蓓蕾”、“启明星”、“北极星”和“北斗星”6个未检子品牌。在做优做实未检工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市县(区)未检工作品牌联动集群,通过检察司法保护,协同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五大保护”协同发力,用关爱护航他们健康成长,真正为孩子们织密法治保护网。二是创新宣传方式,让法治温暖无处不在。两级院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文、图、视频、音频等多元化宣传体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知识和典型案例。一季度,共同制作集影音图文为一体的“云课堂”系列视频课件8个。两级院均开通了视频号账号,互助、民和、循化院专门开发集宣传、普法、互动和举报为一体的强制报告微信小程序。其中,市院“东检·护蕾”未成年保护宣传单条视频播放量达3万,互助院“蓓蕾”微课堂总播放量超5万,民和县院采用访谈形式制作的“云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形成了强大的新媒体普法宣传矩阵。三是创新教育模式,将法治教育融入课程。两级院在常态化对在校师生普法、配合教育局行政部门开展法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制作专门普法课程推送教育行政部门。另外,积极协助学校探索“思品课+法治课”模式,将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互融互通,通过公共邮箱、课件光盘等方式实现精品法治课程的资源共享,作为学校常态化普法资料。平安区院结合热点问题,分别制作幼儿园、小学生、中学生预防校园欺凌和安全的学生、家长知识课堂,向辖区进行课程投放推送。乐都、化隆院以辖区校长、班主任为对象,开展关于校园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主题的法治讲座4场,推动更多教育主体更广范围参与未成年人普法。
通过治副校长实职化等举措的实施,海东市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氛围明显提升,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校园欺凌、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得到了有力保障。下一步,海东市检察机关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按照最高检、省院关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结合海东未检工作实际,自觉扛起未成年人保护检察责任,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依法能动履职,为海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第三检察部 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