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检察机关
数字检察工作
获省检察院表彰
近日,西宁市城中区检察院、城北区检察院荣获全省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西宁市检察院惠凯明、城西区检察院胡静雅、城东区检察院马涛三名同志荣获全省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数字检察工作启动以来,西宁市检察院党组周密部署安排、科学谋划推动、精心指导落实,切实让数字检察工作成为提升西宁检察法律监督工作总体质效的新助力、新动能。
市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数字检察工作,第一时间动员部署,迅速成立专门机构、抽调精兵强将、制定工作方案,强力推进数字建模。并通过专题培训、专家授课等方式为一线检察人员“解惑答疑”,引导干警破除畏难情绪、理清模糊认识,准确掌握建模思路和方法,从“门外汉”成长为“熟练工”。
建立“党组主管、部门主建、团队主战”的责任体系。“一把手”靠前指挥、及时研判部署,分管领导严督实导、推进落实,数检办统筹安排、协调两级院一体推进,各条线各部门找准切口、建好模型,全面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数字建模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建模初期数据收集难的问题,通过上级统一协调和本级沟通协商的方式,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切实打通数据调取关卡;针对既精通检察业务又熟悉建模技术的人员缺乏的问题,积极采取同堂培训、联席会议等方式,着力促进建模需求与建模技术相互衔接匹配,形成了业务主导、技术支撑的推进机制,实现了模型构建的常态化。
坚持建模重在应用的工作思路,年内建成覆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监督模型29个。通过监督模型碰撞比对数据2000余万条、筛查线索1475条、移送线索227条,监督公安机关立案及撤案13件、立案公益诉讼案件98件、制发检察建议及纠正违法通知书222份、挽回经济损失668万元、推动建立相关工作机制15项。西宁市检察机关总结编发的9个数字检察工作办案指引入选《青海省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办案指引》,西宁检察贡献率位列全省第一。
积极践行“一域突破、全市共享”工作的理念,以点带面,着力提升数字检察在检察办案中的贡献率。至目前,全市已全面推广使用“取保候审保证金应退未退监督模型”等自建模型6个,占自建模型总数的20.7%。运用推广模型筛查线索319条、立案33件、发出检察建议及纠违通知书共61份;从省院“淘宝站”选用外省及省内其他州市监督模型16个、筛查线索222条、立案8件、发出检察建议及纠违通知书共36份。法律监督模型在监督办案中的贡献率持续提升,其中“两项监督”中为30.54%、检察建议中为82.5%、公益诉讼立案中为16.9%。
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检和省院数字检察工作系列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和应用导向,持续在模型构建、运用、推广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释放数字检察倍增效能,牵引带动法律监督质效变革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