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青海省检察院举办的首届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落下帷幕,全省三级院报送的57个参赛模型同台竞技。西宁市检察院选送 13 个模型参赛,占省检察院机关和八个市州检察院参赛模型总数的22.8% 。
竞赛分为初赛、复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选手主要围绕模型背景要旨、法律依据、监督规则、数据要素进行汇报演示,通过对模型设计立意、内容实质、办案效果、推广价值等方面综合评审、精挑严选,最终全省12个模型进入复赛,其中,西宁市检察机关有 5 个模型突出重围,进入复赛,占参加复赛模型的 41.7%。复赛采取汇报与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突出监督线索梳理、实体办案、社会治理效果,经过激烈的角逐,在评出的 5 个二等奖中,西宁市检察机关获得 2 个二等奖;在评出的 5 个三等奖中,西宁市检察机关获得 3 个三等奖,在评出的 45 个优秀奖中,西宁市检察机关获得 8 个优秀奖。同时,西宁市检察院荣获组织奖。
西宁市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数字检察工作,明确要求在数字检察工作中要体现省会城市担当,走在前,作表率。为了充分展示西宁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特色,多次召开数字检察领导小组会议,反复筛选操作性强、推广性高、社会成效显著的模型参加比赛。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市院数检办精心组织实施,参赛选手从仪态仪表、语言表达、PPT 制作等多方面进行刻苦演练。
“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来提升应用数字检察的能力水平。通过竞赛学到了好的经验做法,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我们要以本次竞赛为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用,要把勇闯一流的精神带回单位,要更加熟练数字检察应用知识,真正把数字检察融入法律监督工作,以数字检察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助力社会溯源治理。”参加比赛的选手们纷纷表示。
数字检察是检察工作的增量,把握好数字化发展规律,科学应用数字技术,就能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下一步,西宁市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查庆九检察长在首届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上所作的“抓建模、强应用、再精炼、搭平台、强领导”五大要求,紧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突出实战实效,凸显“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监督路径,扎扎实实推进数字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等奖(2 个)
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检察院 工程建设领域“护薪+助企”法律监督模型
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检察院 行政许可类类案监督模型
三等奖(3 个)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 生育保险基金监管公益诉讼检察类案监督模型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违规取水公益诉讼监督模型
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检察院 取保候审保证金退还类案法律监督模型
优秀奖(8 个)
西宁市人民检察院 超期羁押法律监督模型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检察院 “危险驾驶”行政违法行为类案监督模型
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检察院 残疾人两项补贴公益诉讼监督模型
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检察院 剥夺政治权利刑罚执行类案监督模型
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检察院 刑事裁判涉财产刑执行类案监督模型
西宁市湟中区人民检察院 老年人高龄补贴类案监督模型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社区矫正对象脱漏管类案监督模型
西宁市湟源县人民检察院 最低生活保障金不规范发放法律监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