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实地考察城北区检察院“食品安全公益检察工作站”和城中区检察院“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示范点”,对检察机关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结合地域发展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拓展工作领域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并给予好评。
2021年8月,城北区检察院在区委及市院的大力支持下,会同相关行政部门在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挂牌成立全省首个大型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公益检察工作站”,探索构建了“行政+检察+市场主体”的多元监督工作模式,有力监督整治了农副产品中兽药农药残留超标、违规使用非法添加物等关乎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0年6月,城中区检察院在“文物保护专项行动”中发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宏觉寺因相关历史原因损毁严重且部分房屋被其他单位占用,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针对相关情况,该院公益诉讼部门及时召开了公开听证会,与相关行政单位共同拟定了保护方案,并督促保护单位积极协调申请资金对宏觉寺进行保护性修复。今年3月,城中区检察院在宏觉寺设立全市首个“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示范点”,成为宣传文物保护理念的实践基地。
在详细了解了“食品安全公益检察工作站”和“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示范点”的相关情况后,尼玛卓玛主任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检察机关对国家设立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以及职责、定位理解的很深刻,公益诉讼检察虽是一项新的制度设计,新的检察业务,但是工作推进非常扎实有效,特别是基层检察院的实践探索积极、稳妥、有力,进一步丰富了公益诉讼检察“青海模式”的实践经验。
尼玛卓玛主任强调,西宁检察将食药安全领域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突破口、着力点,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工作方向精准、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实实在在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对“检察+行政+市场主体”这样一种工作模式的探索,既丰富了食药安全领域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方式方法,也促进形成了“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工作格局,检察机关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尼玛卓玛主任强调,“文物是不会说话的历史”,将文物保护下来、传承下去就是对子孙后代最生动的历史教育,也是当代为后代留下的宝贵遗产。宏觉寺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青海各民族交流、融合、团结的真实历史,对于广大民众正确认识历史,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检察机关自觉担负起公共利益守护者的神圣职责,与文物保护单位积极沟通,争取项目资金对文物进行修缮,既为打造国家级民族团结示范省作出了检察贡献,也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向文物保护领域拓展延伸的成功实践。通过公益诉讼,让更多珍贵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检察机关要持续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查庆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生才,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程旭文等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