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院党组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安排部署,全面推动全市数字检察工作上台阶、提质增效。近日,市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杜永弘带领市院数检办成员赴各区县院调研督导数字检察工作,与各区县院“一把手”及数检办成员进行座谈,了解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设、应用等数字检察工作进展情况,分析研判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工作思路及要求。
座谈会上,在听取了各区县院关于数字检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后,杜永弘副检察长对各区县院数字检察工作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并就纵深推动数字检察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推进“四大检察”同步建设。各区县院要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不断深化巩固办案成果,深挖案件办理监督点,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社会影响力、群众获得感。二是要抓好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是数字办案的基石,各院检察长要带头主动沟通协调,打通数据壁垒,攻克数据收集难关,深化数据集成和应用,用好用足现有信息数据,下大力气解决好模型建设问题。三是要提升监督模型的应用效果。数字检察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大数据法律监督的实践上,要注重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在借助大数据能动履职的同时依法开展法律监督,有效助推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切实推动社会治理,实现常治长效。四是要发挥检察官主导作用。依据“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提升干警数字检察思维和认知,充分发挥员额检察官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具有数字专业能力的检察人才,切实提升监督模型的建设质量。五是加强宣传工作。各区县院要将数字检察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出精品、出成绩,形成可推广、具有示范作用的典型案例、办案模型。
下一步,市院将再提高思想认识,深刻认识数字检察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做好数字检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再传导压力,建立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引导督促干警重数据、学数据、懂数据、用数据;再聚焦工作重心,盘活数据资源,攻克数据壁垒,打破信息孤岛,形成大数据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再加大攻坚力度,找准数字检察与办案监督的小切口、突破口,打造精品法律监督模型,持续提升检察监督办案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