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自觉扛起未成年人保护检察责任,认真践行“谁执法谁普法”,努力为全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坚实司法保障。部门先后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青海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省直机关百名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3名干警受到省部级表彰。近日,青海省委、省政府授予省检察院第九检察部“依法治省工作先进集体(普法守法)”荣誉称号。
一、上下联动层层推进,深化在校未成年人法治教育
持续推动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每年开学季和毕业季,部署全省检察机关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深入全省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及幼教机构四个层级,围绕同一主题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并以“没完没了”抓“一号检察建议”落实,积极参与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密织未成年人校内校外安全网,致力营造健康安全校园环境。2023年,与省司法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共同部署开展“未爱守心 携长风与你同行”百场法治进校园宣传月等活动,共进校园宣讲1073场次,受众达42万余人次。同时,打造“未爱·守心”云课堂系列网络法治宣传微课堂,为全省中小学生送上法治大礼包。
二、部门协作分类施教,做深做实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针对幼儿园儿童、中小学校学生和大中专院校学生、女生、家长和老师、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不同群体,联合省司法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分别部署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提高法治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组织专门力量对省内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中小学校,特别是寄宿制中小学校进行重点巡讲,保护乡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省检察院与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省教育厅、西宁市南大街小学在果洛州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以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契机,各基层检察院加强与当地妇联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多个家庭教育指导站,引入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涉案家庭的教育指导,采取检察官讲授法治课+心理咨询师同堂辅导模式,全方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三、观护帮教靶向治疗,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办案中通过督促监护令、附条件不起诉考察、观护帮教等措施加强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2023年,共制发督促监护令188份,附条件不起诉109人。以罪错未成年人分级保护为抓手,联合省教育厅、省妇联、团省委在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西宁市城中区仓门街街道石坡街社区、西宁市沈家寨学校倾心打造青海省“未爱·守心”未成年人观护基地,针对检察机关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等4类16至18周岁的涉案罪错未成年人进行“1+N”联合帮教救助,通过引入司法社工、心理咨询、青年志愿者等参与观护帮教、教育矫治,帮助涉案罪错未成年人学习相关技能,顺利回归社会。
四、品牌引领强化宣传,积极营造未成年人保护良好氛围
一是推介未检品牌。创建青海省“未爱·守心”未检+党建的品牌矩阵,通过党建品牌引领,统筹推进全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融合发力。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及“两微一端”和抖音等新媒体,积极讲好未成年人检察故事。开展“擦亮未检品牌,让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更有温度”青海省检察机关未检品牌展播,通过视频、文字、微电影的形式全面展示全省检察机关25个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形象、特色亮点,扩大未检影响力。二是发布未检典型案例。省检察院与省妇联共同发布全省检察机关统筹运用“四大检察”职能,融合履职办理的10件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案件。案例发布后被检察日报、青海法治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转载,法治日报、青海日报整版报道,受到一致好评。三是举办检察开放日。全省检察机关每年于“六·一”儿童节前后开展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2023年,部署全省检察机关举办以“检爱同行,共护花开”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人民监督员代表、师生代表、家长代表、媒体代表等参加,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特别是未成年人对检察机关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发布未检白皮书。对2018-2023年青海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梳理编纂《青海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发布,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广泛共识和行动力量,护航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快乐成才。未检工作白皮书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