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浏览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权威发布 > 正文

权威发布

“党建+公益诉讼” 续写“益”心为公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08-31 08:46:13 来源: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作者:本站编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这不仅是对公益诉讼检察实践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更高期许和要求。今年以来,平安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引领、激励和支撑作用,探索党建、业务一体谋划、双促双融合,推动党建工作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助力海东平安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夯实战斗堡垒,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组织干警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学习、大研讨活动,引导检察干警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赓续检察初心,坚持党建与业务联动发展、协同发力,助推党建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在公益诉讼办案中党员率先垂范,在检察履职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关切,按照构建专业领域+专业团队的专业化办案模式,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的党员干警组成办案团队,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推动公益诉讼工作高质量发展。

细化工作措施,全面摸清底数。

第二检察部经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各乡镇等行政单位沟通,积极排查掌握涉及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以及非法经营、建筑单位扬尘、违法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违法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等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共摸排公益诉讼线索43件。

经审查公益诉讼线索,立案52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3份,其中办理食品领域相关案件3件,向平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乡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份;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涉及违法排污、堆放垃圾、扬尘污染等相关案件30件,向平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农科局、各乡镇等行政单位发出检察建议22份,磋商17件;办理国有财产领域案件5件,向平安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水务局发出检察建议3份,2件磋商;办理个人信息保护5件,发出检察建议5份。

加强沟通协作,全面依法履职。

检察听证是新时期检察机关主动转变司法办案理念,广泛听取意见,接受外部监督的一项制度创新,通过听证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形成维护公益的合力,推进问题整改落实,促进行政机关合法、合理行政,增强司法公开性和透明性。根据应听尽听检察工作要求,本院召开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听证会17件,会议邀请涉案的行政单位和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律师代表参加,对存在的问题和证据进行了阐释,听取了听证员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持续跟进监督,巩固办案成效。

通过办理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改善城区及乡镇人居环境,治理辖区顽疾区域。一是助力辖区大气环境、区容区貌治理,杜绝水土污染等环境问题,督促行政机关开展禁烧专项检查工作,防治大气污染;督促治理被污染的水源地1处;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301.2亩;依法查处随意弃置病死动物尸体的违法情形,共排查发现13只牛羊尸体并按照技术规范全部无害化处理。二是督促清除城区及乡镇各类垃圾、固体废物37972吨(其中37824吨为上年度结案后督促整改清理的建筑垃圾)。三是办理个人信息保护案件,保护群众隐私安全,共排查15个村,2130人,处理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23条。四是为防止国有财产流失,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依法收缴残疾人保障金38.67万元。

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跟进督促进一步落实检查建议效果,对办理的平安区享堂路乱推建筑垃圾案中,回复期内区城管局先行对施工期进行围挡,平安区检察院对整改结果跟进监督,于20234月,督促行政机关清理建筑垃圾3万余吨,有效推动行政机关规范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公益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平安区人民检察院将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舆论宣传,利用典型案件的宣传,提高公益诉讼的社会知晓度、认同感和影响力;加强办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察官及检察官助理线索发现能力、调查取证能力等综合业务能力;转变工作理念,加强联系和沟通,积极拓宽案源,更好地履行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更加务实有力的举措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持续向纵深开展。(通讯员:丁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