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第二十条》主题观影活动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正气,进一步深化落实最高检关于转变司法理念,提升办案质效的要求,加强检察干警法治素养,感受“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让检察履职更有温度,3月15日下午,平安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全体干警开展《第二十条》主题观影活动,邀请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邀检察官助理、听证员等人员参加,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提升司法公正与透明度,共同推进司法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进程。
该影片以真实案件为背景,聚焦“正当防卫”议题,深入剖析了法律条文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观影过程中,大家沉浸在影片的紧张氛围中,不时交流对剧情的理解与看法,对其中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和人文关怀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电影《第二十条》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法治题材作品,它提醒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法治原则,尊重事实、尊重法律,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处理。
此次观影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法治宣传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通过电影这一生动的艺术形式,干警们更加坚定了司法为民的信念,也让干警们思考着深层次的法治理念,如何在情与理、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平衡求索中,探寻老百姓心底那个有关公平正义的真正解答。
政协委员:很高兴受邀观看影片《第二十条》,影片紧紧围绕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这一核心话题,揭示了法律的权威来源于最广大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鼓励民众遇到不法侵害,要敢于作斗争,也鼓舞更多的司法人员敢于提出正当防卫,维护防卫人员的合法权益。
人民监督员:通过观影,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检察工作的艰辛与复杂性,对司法公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特邀检察官助理:《第二十条》体现了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期待和检察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双向奔赴,对法治的呼唤,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通过检察官的忠诚能动履职,让无辜者免于受冤,让有罪者罚当其罪,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和司法为民的温度。
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张成林:“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影片中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内心震荡,引发了我深入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法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去办好身边每一起案件,坚持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第二检察部主任杨德燕:电影《第二十条》让我对正当防卫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明白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法律、如何准确把握法理情,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新时代检察人,要积极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将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
政治部干警韩欣:电影可以重放,人生不能重来。正如影片中所说“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作为一名检察人员,如何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正义感同频共振、如何让司法和民意良性互动、如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如何通过个案获得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第二十条》给了我们最振聋发聩的答案。
办公室副主任丁璐:我们为有一群像韩明、吕玲玲一样追求公平、正义的检察官感到欣慰,他们在办案中兼顾天理、国法、人情,敢于突破办案惯性和思维定式,敢于摒弃习惯性做法,不辞辛苦、不惧艰难,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绝不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用真正的公平正义去回应每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诉求和价值期待。
(通讯员:丁璐)